close
盆腔,疼痛,肌瘤,初潮,盆腔炎

提問: 痛經 問題補充: 最近2-3個月老是痛經 從來不痛的,想問下 是不是房事做的少的緣故啊 我子宮里有個畸瘤的 結婚6年 三年前查出來的 医师解答: 痛經(dysmenorrhea),系指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,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,并有全身不適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。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。經過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者,稱原發性痛經,也稱功能性痛經。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,如子宮內膜異位癥、盆腔炎、腫瘤等。  原發性痛經: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。初潮不久后后即出現痛經,有時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。也可能由于子宮肌肉痙攣性收縮,導致子宮缺血而引起痛經。多見于子宮發育不良、宮頸口或子宮頸管狹窄、子宮過度屈曲,使經血流出不暢,造成經血潴留,從而刺激子宮收縮引起痛經。有的在月經期,內膜呈片狀脫落,排出前子宮強烈收縮引起疼痛,排出后癥狀減輕,稱膜性痛經。原發性痛經多能在生育后緩解。  繼發性痛經:多見于生育后及中年婦女,因盆腔炎癥、腫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。內膜異位癥系子宮內膜組織生長于子宮腔以外,如子宮肌層、卵巢或盆腔內其它部位,同樣有周期性改變及出血,月經期間因血不能外流而引起疼痛,并因與周圍鄰近組織器官粘連,而使痛經逐漸加重,內診可發現子宮增大較硬,活動較差,或在子宮直腸陷窩內捫及硬的不規則結節或包塊,觸痛明顯。[編輯本段]診斷  1、中醫痛經辨證分五種證型:氣滯血瘀、寒濕凝滯、濕熱瘀阻、氣血虛弱、肝腎虧損。  2、西醫痛經診斷分"原發性”和"繼發性”:  (1)原發性痛經,指經婦科檢查,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者,多發生于月經初潮后2-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輕婦女。   原發性痛經的診斷  主要在于排除繼發性痛經的可能。應詳細詢問病史,注意疼痛開始的時間、類型及特征。根據:  ①初潮后1~2年內發病;  ②在出現月經血或在此之前幾個小時開始痛,疼痛持續時間不超過48~72小時;  ③疼痛性質屬痙攣性或類似分娩產痛;  ④婦科雙合診或肛診陰性。可得出原發性痛經之診斷。   (2)繼發性痛經,生殖器官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者,經婦科檢查、B型超聲顯像、腹腔鏡等技術檢查有盆腔炎、子宮腫瘤、子宮內膜異位病變致痛經。  繼發性痛經的診斷   反復盆腔炎癥發作史、月經周期不規則、月經過多、放置宮腔節育器、不育等病史有助于繼發性痛經之診斷。   通過雙合診及三合診,可發現一些導致痛經之病因,如子宮畸形、子宮肌瘤、卵巢腫瘤、盆腔炎塊等。肛診捫得子宮骶骨韌帶結節狀增厚,對早期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尤為重要。   其他檢查:如血沉、白帶細菌培養、b超盆腔掃描、子宮輸卵管造影、診斷刮宮,最后應用宮腔鏡、腹腔鏡檢查可及早明確痛經之發病原因。宮腔鏡檢查可發現刮宮時遺漏的細小病灶,如小肌瘤、息肉、潰瘍等,而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,可在診刮之后進行。   3、根據痛經程度可分為3度:  (1)輕度:經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顯,伴腰部酸痛,但能堅持工作,無全身癥狀,有時需要服止痛藥。  (2)中度:經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難忍,伴腰部酸痛,惡心嘔吐,四肢不溫,用止痛措施疼痛暫緩。  (3)重度:經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難忍,坐臥不寧,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,必須臥床休息,伴腰部酸痛,面色蒼白,冷汗淋漓,四肢厥冷,嘔吐腹瀉,或肛門墜脹,采用止痛措施無明顯緩解。[編輯本段]病因  引起痛經的因素很多,常見的有以下幾種:   (1)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,引起痛經。   (2)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應異常,造成子宮缺血、缺氧而引起痛經。   (3)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后屈或前屈,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。   (4)精神、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。   (5)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系。   (6)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。   (7)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升高,前列腺素E2有作用于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。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婦女明顯升高。   (8)子宮的過度收縮。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,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,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,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。  (9)子宮不正常收縮。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,因此往往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,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,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。   (10)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、盆腔炎、子宮腺肌癥、子宮肌瘤等。子宮內放置節育器(俗稱節育環)也易引起痛經。   (11)少女初潮,心理壓力大、久坐導致氣血循環變差、經血運行不暢、愛吃冷飲食品等造成痛經。   (12)經期劇烈運動、受風寒濕冷侵襲等,均易引發痛經。   (13)空氣不好受某些工業或化學性質氣味刺激,比如汽油、香焦水等造成痛經。[編輯本段]四大婦科病造成痛經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許多生殖器官病變會引起繼發性痛經,其中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引起繼發性痛經的罪魁禍首。主要表現為漸進性痛經。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,可放散至陰道、會陰、肛門或大腿部。常于經前1~2天開始,經期第1天最為劇烈,持續至經后逐漸消退,所以經期時間較長者往往疼痛持續的時間也長,這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中表現最為突出。  子宮肌瘤  子宮肌瘤是突向子宮腔內生長的子宮瘤體,由于肌瘤表面覆蓋著子宮內膜,且在宮腔內占位,影響經血排出,因此可引起子宮異常收縮,發生痛經,并伴有月經量多及周期紊亂。其鄰近器官會出現壓迫癥狀,當肌瘤變性時或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時,可發生劇烈腹痛。  子宮先天因素  引起痛經的子宮先天因素很多,常見的有以下幾種:  1、子宮頸管狹窄: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,引起痛經。  2、子宮發育不良: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應異常,造成子宮缺血、缺氧而引起痛經。  3、子宮位置異常: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后屈或前屈,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癌。  盆腔炎  據統計,門診痛經病人日趨增多,占門診量的20%左右,而引起痛經的原因較多,盆腔感染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。所謂盆腔感染是指女性內生殖器及周圍的結締組織、盆腔腹膜發生的炎癥。重者可能引起彌漫性腹膜炎、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后果,輕者經久不愈,反復發作給病人造成痛苦。   為何有些婦女易于盆腔感染呢?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:產后或流產后由于體質虛弱,宮頸口尚未很好關閉,或流血時間較長,組織殘留;經期不注意衛生,使用不潔月經墊,經期性生活等,均可使病原體入侵而感染。  一旦有盆腔感染可表現為畏寒發熱、食欲不振、腰酸背痛、白帶增多,并因炎癥的輕重及范圍的大小而不同,如包塊形成可壓迫膀胱及直腸,引起肛門墜脹、尿頻等一系列伴發癥狀。常在勞累、性生活后、月經前后加重。如到醫院檢查可發現有宮頸舉痛、子宮壓痛、附件包塊等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esf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